首页
·
·
秉守初心,砥砺前行,追梦CLGO!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7日 发布者:MBA中心

何洁丽

 
CLGO 2018级

距离去年萌生攻读MBA的念头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过往的一年,每一步都走得还算顺利。之所以顺利,并非因为能力上多么游刃有余,而只是我省去了对于很多考生而言非常纠结的一个环节,即考虑“要不要读MBA“以及“读哪个学校”的问题。 

2017年3月底的某一天,因缘际会从同事那里得知了交大安泰中国全球运营领袖CLGO这个项目,深深地被项目的特色所吸引。我近乎是在学校的官网上读完了所有跟项目有关的信息,包括项目介绍、招生政策、毕业生反馈、相关论坛和活动等。恰逢学校在四月到六月期间举办了很多次非常高质量的公开讲座以及全日制MBA的沙龙,我无一例外每一个都会参与,而每一次都让我更加坚信,它简直就是为我而设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精益产品开发专家稻垣公夫先生的一次分享,他认为现在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是既能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又能与后台工程师紧密交流的管理人才,而“衔接市场和运营的桥梁”也是我未来的职业定位。

于是在经历了几轮上网搜索、实地求证以及倾听多方面反馈之后,我义无反顾且一心一意地选择了申请CLGO项目。在那之前,我其实并没有考虑过在这个时间点攻读MBA,因为我本人已经拥有美国顶尖学府的硕士学位,工作三年也远没有到达瓶颈期。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既然如此契合,那就试一试吧!于是没有太多挣扎我就开始了我的“佛系申请”。接下来我将从面试,笔试及备考的心态三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面试

我一直都秉承一个信念—— “凡是用心就能做好的事,大体都算不上什么难事”,而面试的整个过程只教会我一件事,“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先说说我自己的准备过程。 

1)从四月决定申请开始,我几乎每一个周末都在交大活动,感受学校的氛围,聆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分享,和同专业的在读学生交流,每一次活动都带给我不一样的启发。倾听不同的主观的声音,让我自然而然有了一些更客观的看法,同时也让我内心深处更坚定将要走的路。

2)面试前我经历过几次模拟面试,有相对资深的长辈,也有同龄人,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我的特点,并且挑战我的想法。每一次模拟面试都能完善我的自我探索,让我的思考更系统,更深入。

3)面试前一周我休了几天假,把两个月所经历和思考的一切做了系统的整理。我列出了所有能想到的考官可能会提的问题,写上自己的答案,并反复斟酌,不确定的地方请教我信任的人。在准备问题的时候,我通常把面试想象成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话,是两个灵魂之间的平等交流。所以,我先把该准备的内容归类几个方面,包括过往的工作,未来的职业规划,个人优劣势分析,在国外的经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等。针对某一个方面,我准备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就我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想象对方会作出怎样的反映,提出怎样的反问,然后一步一步往下想,整一篇面试资料可以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语言方面,我尽量表达简练,适当的时候会引用诗句和典故修饰,而这些只有在提前准备过后,面试的时候才会显得自然。事实是,当我准备了12页的面试稿,个面中没有一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过的,于是整场面试,我可以做到泰然自若,口若悬河,最后也获得了提前批预录取二等奖学金。

 

关于面试的几点思考:

1)面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和面试官平等交流的姿态,他们只是在对项目更了解的基础上从一个经验者的角度去帮你判断你选择的方向对不对,所以我们该珍惜这样一次难得的对话机会。

2)要正视自己的劣势,你的劣势可以是“why”,例如我没有理工科背景的劣势,也成为CLGO的工程学课程可以弥补我短板的理由。简言之,你不必很完美,但你的理由必须无懈可击。

3)细节很关键,要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在冰冷地阐述一些条条框框。而细节可以让整个表达更生动,同时也进一步佐证了你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例如,我面试过程中就分享了一些我在日本时企业实习的一些见闻和自己的看法,面试官听得津津有味。

4)组面是相对不可控的,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所碰到的话题你是否了解,你的队员是否容易合作。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问问题的能力。你或许不了解这个话题,但可以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和发表各自的观点,从而保证自己的参与度。我本人组面时遇到的话题是我完全不熟悉的“比特币”,我也是靠问关键问题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关于如果问问题,可以参考稻盛和夫的两本书 -- 《思考的技术》以及《质问力》。

 

二、关于笔试

毛主席曾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也是我对待联考的态度。我从来不是学霸,事实上,我和学霸依然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距离,但我不需要成为一个学霸来考入我心仪的学校。其实制定好每门课的得分战略,考一个相对理想的成绩不算太难。因为我联考前已经得知面试优秀,所以在笔试方面我采取的是“稳中求胜”的方针,不求出类拔萃,只求不要阴沟里翻船。 

关于笔试,我会考虑以下几点: 

1) 在准备联考的初期就评判一下每门课理想状态下大概可以拿多少分。这个初步推测和最终成绩应该八九不离十,考虑到准备一段时间成绩会有30%左右的提升,但考试发挥一般也只有平时的20%-30%。我一开始对自己的评估是在200和220之间,但至少要确保比国家线高出20分,这样即便发挥失常也不至于落榜。这是我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正常准备可以到达的高度,再往上需要投入的时间会大大高出预期,备考期间也会承受不小的压力。

2)对于每一门课而言,要清楚哪些类型的题是自己擅长的,即送分题。每个人对送分题的定义或许会有差异,但是既然是送分题,那么这些分就要100%拿到手,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都是不能错的,错一题都要深刻反省。在做习题和考试过程中,对于送分题我通常是留个心眼的,宁可多花几秒钟看题,简单代入答案验算,也不愿意一不小心错失良机。

3)要时刻克服自己的贪欲,不要恋战。而这种做题的习惯是要在考前至少一个月就开始培养的,不要指望你平时舍不得放弃的题目在考试的时候就愿意放弃了。考试过程中往往得失心会更强,从而更不愿意放弃自己觉得有可能答对的题目。

4)重视语文和英语。对我而言,这只是一场考试,很多东西,等考试结束的那一刹那就都没有用了。所以我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考虑这半年的准备对我长期而言都有意义的会是什么。我会趁考试的契机去背一下单词,练习写作文,因为英语和写作的功底对于未来的学习依然会有帮助,你记住的单词始终是你的。再者,练习写作、积累素材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用在语文上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数学和逻辑,这也是战略上的双赢。 

 

三、关于备考心态

1)准备申请和考试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通过准备申请材料和面试,可以对过往做一个总结,也能更合理地展望未来,而笔试也应该在对自我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笔试大部分可能是之前就会的内容,准备的过程只是温故而知新,如果过往十年都没有学会的东西指望在半年内学会,势必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不堪重负而导致中途放弃。我个人以为,尽量不要让考试过分地影响你原来的生活,毕竟准备考试只是学前的一次热身,而真正的比赛是在考上以后才开始的。如果因为考试过于耗费心力而让之后的学习产生倦怠感,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2)不要过分地去计算结果,很多时候投入未必马上会有回报,一旦决定了,埋头去做有时候是相对轻松的姿态,患得患失只会增加前进的阻力。有过游泳经验的同学或许会认同,有时候要刻意地把头埋在水中,让身体最大限度地舒展,才能游得更快。

3)纵观人生长河,考试也许是相对简单的事,而它的简单在于可控。因为它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并且结果有七成以上的可能在考前就已经揭晓了,而真正不可控的因素最多只占三成。在申请过程中以“取其上,得其中”的态度去准备,一步一个脚印,那么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最后,感谢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祝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