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华社】在温和通胀的背景下,更应关注民生感受

    作者:胡海鸥 教授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7日     发布者:MBA办公室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陈爱平、许晓青)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物价仍然温和可控,但全年稳物价任务仍不可掉以轻心。

    讨论中的北京地铁调价方案、上海等多个城市正在酝酿天然气价格改革,以及与楼市整体偏冷格格不入的房租节节攀升……种种潜在的新涨价因素为下半年物价走势添上了一笔不确定的色彩。

    “房租下不去,水电气支出还可能节节高”

    毕业生们关注的房租价格,在短期内或者仍然胶着。上海市徐汇区一家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小阮告诉记者,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即便在毕业季租房交易的传统旺季,成交也并不活跃。与去年租房空关期不超过3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多个小区租房市场可谓“一租客难求”,但是多数业主选择宁愿空关而不愿降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工作的外地大学生,对租房的需求仍然旺盛,所以从长期来看,房租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小阮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海鸥表示,今年以来,多个省市已经将阶梯气价调整提上议事日程。以此为代表的资源性商品价格的改革会从两方面影响物价。一方面,居民对应支出会略有增加;另一方面,水电气等价格改革影响到商业、餐饮、食品加工业等部门的成本上升,最终也会影响到居民支出价格。

    温和通胀水平下,也应保民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预计,仍有诸多因素推动着下半年的CPI同比涨幅甚至会低于上半年。尽管生猪价格回暖,但受需求清淡制约猪肉价格难以明显上涨;国内需求难以明显回暖,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流动性对同比的推升作用不明显。

    但在胡海鸥看来,在温和通胀的背景下,更应关注民生感受,避免价格数据与居民实际支出“两张皮”。

    首先,目前温和的通胀水平并不是全面放松货币供应的理由,一般货币供给传导到物价有一定的滞后期,给未来物价带来一定压力。因此,激活经济还需继续坚持定向宽松。

    其次,渐行渐近的高温天气,仍或将成为推动蔬菜、水果价格短期内剧烈波动的原因,短期内明显影响居民支出。

    再次,在资源性商品价格改革推进的同时,包括收入分配改革等应齐头并进,从稳物价和扩收入两方面提高居民购买力。

    分享到:
    [收藏]  -  [打印]  -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