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志者的平台,行者的山峰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发布者:MBA办公室

张乐观

 
2013级在职MBA

        MBA在商言商,有功利属性,乃学科意义使然,如哲学教人思辨之道,又如医学教人医人之术。

  生而为人,就有青涩与成熟、挫折与成就、非议与声望……,所有这些,构成人生经历--堪称世上最宝贵的矿藏。人而为人,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掘这座宝藏,不断的思索过往烟云,不断的理解人生使命,不断的探求生活意义。

  如此,它也将助你点亮前行的道路,燃起奋斗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

  MBA申请、面试和笔试几个环节,相对轻松。贯穿始终,最沉重的则是回答内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为什么来?到哪里去?能带来什么?

  三个追问,令我打开那座矿藏,回忆过去,由近及远,如小舟逆流而上。

  小舟泊在了儿时,那夏日的一天。

  午后,骄阳似火,大热袭来。

  风儿被烤得毫无脾气,知了拼命的叫嚷,跟每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埋怨着命运的不公。毕竟,它们看起来是错过了美好春色,又要在金秋之季离去。

  一个午觉醒来,耳旁的汗水滴湿了枕头,光溜溜的身子牢实的粘住了席面,我摸起一旁的芭蕉扇,惬意的扇出假期的悠闲之风。

  正盘算着带小弟们去河里翻江倒海,听得父亲在院里喊了一句:“起来,跟我下地干活。”我极不情愿的爬起来,到院里老井打了桶凉水,一碗灌进肚中,顿时感觉从上到下清凉透彻,每一个毛孔都舒畅无比。今日回味,不由很想告诉恋人们一句:爱她,就在炎炎夏日,送她一碗刚从老井里打上来的凉水吧。

  田里,玉米苗高过膝盖,都已被太阳晒焉,父亲教我拔掉壮苗旁瘦小的弱苗。火辣辣的骄阳,热腾腾的地面,我感觉自己像孙猴子进了炼丹炉,皮毛尽毁,汗如雨下,呼吸不畅,就开口问前方的父亲:“爸,为什么要拔弱苗,苗越多,玉米产量不也越多吗?”父亲转身,胳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孩子,地的承载是有限的,弱苗会吸收养分,可它们只开花不结果,又导致壮苗养分不足,玉米棒子长不大,最终亩产量会受影响。”

  我觉得父亲真了不起--种地高手!

  后在大学时,受美国老师Nick和Steve启发,始读《圣经》,至马太福音13:12:

  For whoever has, to him more shall be given, and he will have an abundance;
  But whoever does not have, even what he has shall be taken away from him.

  译为中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后人根据这福音总结出马太效应,运用到经济学,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最大的产出势必要求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因此,资源总是流向最善于运用它们的主体,虽然有些残忍,但这是自然法则。

  如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创造天地万物,并通过高斯之笔画出那道正态分布的曲线,传达了这一自然法则。所以,弱苗被拔,确保壮苗成长所需养分以保证产出;所以,醒悟者求知、启智、识人、结脉,进而避免成为被拔掉的那棵弱苗。

  MBA的平台,就是为这样一群已然醒悟的人而搭建。当然,异议者,众矣;怀疑者,亦众矣。这都是正常现象,佛都尚只能渡有缘人,更何况商学?

  志者,心意定,风中行。所谓: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傍晚,残阳如血,晚霞似画。

  风儿喘了口气,苗儿随风舒展起腰肢。知了仍在幽怨的嘶吼,可能因为造物主没有听到它们的苦楚,引起了内心深处更大的不满。

  父亲背着手,一陇陇的巡过,不时的弯腰拔掉漏网之苗。我将一堆弱苗放入筐中,它们即将成为牛儿的美味佳肴,全身已没了气力,依着老树席地而坐,恣意享受凉风,遥望起远处的一座山头。

  我清清嗓子,抿了抿干裂的嘴,向父亲喊道:“爸,你爬过那座山没?山有多高?”听罢,他望了望我指的方向,回道:“没我高。”我嘲笑他道:“你撒谎,你不知道了吧?你肯定没有去过!”他没有回应我。

  收拾妥当,父亲挑起两筐玉米苗,与我一同往家里走去。走着走着,父亲突然发话道:“孩子,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还是追着问他:“你撒谎,它肯定比我高!你到底去过没有啊?多高啊?多高啊?”父亲应道:“我没去过,但这山不会比我们高。以后你会遇到很多山,要记住山外有山,但也要记住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见父亲点上了一袋烟,一副语重心长的样,我不再追问。

  后有一年,旅途上,志在与妻子徒步登上泰山之巅。从晚上10点钟开始登山,期间,腿脚酸软,手脚并用,甚是劳累,于次日4点钟登上玉皇顶,终于体验到了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山下仰视群山,它们是如此高大,但到了顶峰,它们却俯首称臣。我立于顶峰之上,自然高于顶峰!

  顿悟当年父亲之语。

  自大学离家,求学、谋职、购房、跳槽、婚姻、再次走入校园开启这段MBA之旅,这些都是成长中的一座座山。曾经,觉得它们远在天涯,但登上第一座之后,发现下一座就近在咫尺。不能否认,这世间总有人不需翻山越岭,或者不愿翻山越岭。但我选择用脚步去丈量人生,将自己去化作巅峰。

  面试官曾问我读MBA的想法时,我讲给了他们儿时与父亲的这番对话和登泰山的故事。为避免迷失山中,为避免迷失自己,就要不断攀登。这样,我才会有更佳的视野去选择下一个目标,我才会有更多的伙伴去一同体验之后的崇山峻岭,我才会有更宽阔的臂膀拥抱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行者,山再高,我为峰。所谓:
  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王讷《泰山绝顶联》
  夏夜,星空璀璨,凉风习习。

  夜幕降临,满天繁星,仿佛天宫中无数的街灯,璀璨夺目。知了累了,嘶叫声弱了大半。清风徐来,周遭的虫鸣声阵阵响起,合奏出一曲欢快的夏夜圆舞曲,细嫩的树枝随着舞曲欢腾起来。

  为了犒劳父亲和我,母亲特地做了手擀面。我闻着碗里透出来的面香,却想着饭后天宫上的奇幻故事,来不及品味那脆滑的口感和浓郁的面香,抄起筷子就往嘴里扒,狼吞虎咽,撑到小肚滚圆,盯着父亲的碗筷,盼他吃完。

  见父亲放下碗筷,我抄起小板凳,拉着父亲一起出去乘凉,让他给我讲西游记。父亲能把这故事讲的活灵活现,我自然也每天期待着听孙猴子那腾云驾雾的精彩。一讲就到了深夜,见街上三三两两的人都散了,我问起父亲:“爸,你说我要是孙悟空多好,我就变好多好多钱出来,我们就不用这么苦了。”父亲应道:“孩子,人要知足,我在你这么大时,槐树皮都吃过;人要踏实,有财不一定有福。要想把日子过好,须多警醒自己,不能老摸着钱袋。”

  这是一度让我费解的话。

  大学毕业后,与任何一位只身来闯荡上海的年轻人一样,我渴求着不菲的收入、体面的职位和安身的房子。2009年,累倒生病入院,术后卧床一月,甚感不幸,好在可以借书求得慰藉,翻起手边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得到些金玉良言:

  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之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
  因为:
  无论身在何处,
  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
  --奥利弗·高尔斯密

  那日读到此处,想到父亲星空下的音容笑貌,想到父亲在世时的谆谆教诲,想到父亲谈笑间的人生智慧,不禁潸然。我知道,他从未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对应叔本华和奥利弗的人生智慧,《大学》也曾论道:
  仁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

  没人拒绝财富,但财富本身是用来完善自身的修养,若是成了一味追逐的目标,那就是本末倒置。可惜,书店内,书柜中,书桌上,先贤所着大都被视若无物,满满当当的大多是成功学与发财术,大道不通,法术横行,难怪这社会叫痛苦者连连,感幸福者寥寥!

  MBA在商言商,有功利属性,乃学科意义使然,如哲学教人思辨之道,又如医学教人医人之术。但与其视它为一项投入,苦求令人纠结的高额回报,倒不如视它为一段旅程,把每一次课程、每一个活动都视为一段特别的生活,尽享沿途秀美风光。

  智者,财发身,修福道。所谓:
  物欲强时心节制,
  才资弱处书扶掖。
  --魏了翁《满江红》

  内心的三个追问终有答案,于我而言,MBA就是一个志者的平台,就是一座行者的山峰,就是一段智者的旅程。

  小船顺流驶回,停靠在同样夏日的今天。窗外,知了还在叫个不停,我已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