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陈建科:交大安泰MBA就业涨薪率全球第一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9日 发布者:MBA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9日

发布媒体:新浪教育

新闻链接: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0日
  发布媒
体:新浪教育——商学院
  新闻链接:
http://zt.edu80.com/MBA-antai/


2015年MBA招生季临近,各商学院[微博]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商学院特别策划“2015年MBA招生访谈”节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副主任陈建科作客新浪,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商学院MBA项目特色及2015年的招生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商学院MBA项目于199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21年,共培养出8000余名优秀的学子。据资料介绍,2008年至2011年间,交大安泰陆续获得了AMBA、EQUIS、AACSB三项国际顶级权威管理教育体系认证,是中国大陆首家同时获得三项国际认证的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副主任陈建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副主任陈建科

据媒体报道,交大安泰MBA项目在2014年度《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中名列77,其中薪资增长率和就业率更是排名全球第一。据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副主任陈建科介绍,目前本校的MBA教育已经从模仿阶段过渡到创新阶段,近几年学费也将不断向上调整。

陈建科向记者介绍道,在安泰读MBA的学院平均年龄31岁左右,其中据统计87%的学院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那么安泰的目标就是如何帮助这些学员走上企业高管的位置。

每个进入到安泰MBA的学员,都会有一年的交换学习,并且还会有两到三周的游学,前往的高校都是哈佛、MIT、沃顿这样的世界一流名校。安泰不仅组织举办全国创业大赛,设立了近2000万的创业基金,更是启动了CLGO项目。

据介绍,CLGO项目全称为中国全球运营领袖项目,是国内首个全日制、跨学科的双硕士学位(MBA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不仅能拿到上海交大MBA学位证书,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海交大工程硕士学位证书,还能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球运营领袖项目学习证明。

支撑起安泰MBA发展,需要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陈建科介绍称,安泰MBA的师资力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院自己的师资,但必须要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合作经历,而就是企业高管进入学校授课,其中包括某上市公司的CEO余阳明教授,某资产上百亿的基金公司董事长陈琪伟教授。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陈老师,先跟我们新浪网友打个招呼。

陈老师: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陈老师,我知道我们交大安泰MBA项目是90年代初期创办的,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咱们国内率先获得三大国际认证的MBA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我们在MBA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陈老师:刚才主持人提到,交大安泰MBA项目发展了20多年,近些年更致力于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MBA项目。所以不管我们刚才提到获得三大认证的商学院,包括我们在世界权威的《金融时报》的排名里,也进入了全球百强。这些都显示出我们逐步迈近世界一流MBA项目。我们的项目不单单要打造世界一流的MBA项目,同样也要努力培养我们的学生。在培养人才上,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未来的商界领袖,我们紧紧扣住这个目标,并且形成了一些特色。

我们围绕着未来的商界领袖的特点,即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首先,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全球化,我们的项目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全球视野,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出国学习1年左右的双学位项目,也有时间为3到6个月的交换生项目,还有为期2个星期左右的海外游学项目。这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让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且学生们前往交流学习的都是像MIT、哈佛、沃顿这些世界一流的名校,因此可以很好地为他们开拓全球化的视野。

其次,除了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化之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未来的人才一定要有创新力,因此我们的项目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还组织了全国性创业大赛。特别地,为了鼓励我们的学生真正去创业,我们还成立了总额为2000万左右的创业基金,真正地帮助同学从实践上去创新创业。

第三,我们在特色上非常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如我们的CLGO项目不但结合了我们学校的工科优势,还有MIT的优势,还有世界五百强丰富的企业经验,最终打造一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此外,我们还有终身化学习,强调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这些特色的培养,让他们在成为未来商界领袖进程中能够发展的更快。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MBA项目进入全球最权威的排名,包括在《金融时报》也进入到全球百强,这跟我们教学师资队伍力量分不开的,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师资?

陈老师:作为MBA教育跟普研教育一项区别来说,最根本的就是我们的MBA教育要非常注重实践性,所以我们交大安泰MBA的师资力量里,非常注重师资的实践性。我们授课的师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类就是我们院系自己的师资,并且要求我们的师资有在企业工作或者跟企业合作的一些经验,其中我们大量的师资本身就是从企业来的,比如我们的余明阳教授本来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CEO,还有陈琦伟教授目前也是一家有上百亿基金的基金公司的董事长等等,这些师资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类师资就是请了企业的师资,他们现在就在企业里工作,并且来给我们开选修课。他们能够把很好的企业实践经验带到我们课堂里来。

除了课堂以外,我们还请了一对一的辅导学生的企业导师,比如我们有指导学生创业的创业导师,也有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职业导师。此外,比如我们的学生会到企业里去做实践企业的项目时,我们会给他配企业实践导师。通过大量课内跟课外的结合,我们的师资能够很好地指导同学们去进行实践性的学习。

主持人:陈老师,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近几年一直在谈说MBA的教育越来越同质化,各个商学院的MBA项目负责人都谈到了自己学院的创新改革,作为我们安泰来讲,交大安泰有哪些创新的方面,您要跟大家分享的?

陈老师:其实作为同质化这个话题来说,大家一直聊了很多,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MBA同样也是如此。因为MBA引自美国,并且美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们中国也就二十来年的历史,必然有一个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包括这二十多年来,有一些学校比如像我们交大安泰MBA,像清华[微博]等等,已经走完了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段,开始自己有一些创新和摸索。但是对绝大部分院校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处于模仿的阶段,更多的向我们在学习。模仿阶段必然有一些同质化的过程,他们经历一个阶段以后,慢慢也会走向创新。

当然作为我们交大安泰MBA来说,近些年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包括刚才提到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球视野的提升、终身化学习、我们现在招生里边提前面试的改革,都是我们全国第一家开始探索,后来其他学校慢慢开始模仿我们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创新呢?最根本的在于,我们要不断地去了解我们未来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立足这些需求,不断地去创新,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价值,相信这样的话,我们也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给我们学生的认可, MBA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MBA教育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随着大家对MBA的认识越来越深化,也有一些其他的现象在出现,比如说报考MBA项目的人,他们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您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陈老师:这个也不太好这样讲,从不同的院校来讲,未必所有的学校都是低龄化的。像我们交大安泰MBA近些年来说,年龄还是慢慢有一些上升的,我们现在的学员的平均年龄为31周岁左右。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据我跟绝大部分院校了解,他们都说慢慢往低龄化方向去走。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说我们MBA考生真正地可能倾向于低龄化,我更多觉得的是因为互联网年代的到来,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逐渐地低龄化。比如我在7月份的时候,碰到一个考生,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副总裁,这家互联网企业至少销售额也做到几十亿规模,他跟我讲他是1989年,已经做到几十亿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副总裁,在我们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以前要做到这样的位置,至少要工作十年、二十年以上才有可能,但是现在可能工作三年、五年就有人能达到这样的位置,这是跟我们互联网年代的到来有更大的关系。低龄化不完全简单地看作是“低龄化”,更多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慢慢也逐渐地低龄化,必然导致我们读MBA的人群也可能适当地有低龄化。

主持人:报考交大安泰MBA的考生们,就我们看来,我们更看重他们哪些特质呢,比如我们的群体都是什么样的?

陈老师:目前在读MBA的人群,刚才讲从年龄上来讲,平均年龄是在30岁、31周岁左右,人群平均是在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交大安泰MBA当中,87%左右的学生都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了。所以我们的目标主要就是服务于这样的人群,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未来怎么样能够走上企业高管的位置,所以我们的目标也是怎么样帮助他们能够走上企业高管的位置,能够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商界领袖。至于我们招收生源的时候,希望要什么样的人群,那毫无疑问也是围绕着这样的目标,我们要看这个学生有没有能够成为商界领袖的潜质,核心是要评价他未来的发展潜力。

主持人:我们的学员在通过几年MBA就读之后,我们有没有做过一些调查,在他们毕业以后,他们的再就业情况怎么样?

陈老师:我们自己当然会有对我们学生未来的发展的一些调查,但是外边的媒体,独立第三方做的调查,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刚才讲到的《金融时报》的排名,它这个排名最核心的就是看同学的就业,学生的满意度怎么样。我们很欣慰的看到,《金融时报》排名跟学生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中,就是我们的就业率跟薪资增长率是排到全球第一的。这说明也是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企业充分的认可。

当然这些是媒体,更多从就业、薪资来评价的,但是从我们自身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多希望对未来思维理念、方法的启发,这种意义是更大的。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商界领袖,对于在读的这群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刚刚走上管理岗位或者管理中层,他们往往是看到从企业的局部来看问题,比如他做人力资源,往往从人力资源角度去看问题,做销售的学员往往从营销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是要成为未来商界领袖,必须要站在行业的角度,站在整个公司战略角度去理解他的工作。只有这样去理解,才有可能更好地走企业高管的位置。我希望我们学生更多去关注长期的价值,从我们的统计来说,很多学生毕业工作十年左右,慢慢都是从中层走向高管的位置。

主持人:陈老师,我们的学费是多少,未来还会不会有上涨的趋势?

陈老师:讲到学费,这两年可能大家都认为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交大安泰MBA近几年可能也是不断往上调整价格。但是在这个敏感话题下,不同的院校在涨价过程中,我觉得是分成两类,一类可能在主动调整价格,这类院校往往已经走向了自己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段,因为不断地在创新,能够给学生不断提供更多的附加值的东西,这样的话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也意味着向学生收的学费也会不断地调整。当然学费调整了,并不意味着生源少了,像我们调整学费了以后,给学生带来的附加价值越来越大,报考的人群还是在不断增加,说明我们的MBA是物有所值的。第二类涨价就是被动涨价了,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很多院校讲他们是不得不涨,因为其他院校在涨。这些院校还是处于模仿阶段,不但在课程上模仿,在学费上也模仿,经历这一阶段以后,这些院校可能慢慢地也会走向理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近些年学费不断上涨以后,很多院校已经在招生的时候招不到生源了,这说明他们得不到考生和市场的认可,因此他们必然会去反思自己的MBA,从而不单单在项目的价值,还在学费方面,都会做一个重新合理的定位,而不是盲目地去跟从。我相信MBA未来的学费不是一个普遍上涨的阶段,是一个更理性的阶段。

主持人:随着商学院不断地发展,MBA现在也是在社会上比较热的话题,由此也招来所谓的专家的质疑,说MBA的办学越来越倾向于有点像社交学院的感觉,重视社交,轻视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训练,对待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

陈老师:讲到这个话题,可能被媒体讲得最多是EMBA,认为就是在社交。现在也有些人对MBA也有这样的声音。其实这对于MBA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因为MBA是怎么样促成学习的,从一百多年MBA成立开始,哈佛注重的就是案例教学,一旦做案例教学,必然是通过团队的学习,通过交流的学习来不断提高的。当然可能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我刚才讲到很多院校更多的在模仿阶段,可能这个交流是充分了,但是真正有没有促成学习的提高,不同的院校是不一样的。

在交大安泰MBA我们“交流”更多是手段,根本的目的还是促进学生学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提升。比如我们在学习上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我们的考勤制度,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觉得难以理解,我们还在做指纹考生,你必须要求来学习,如果你缺课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我们严格就不能批准缺课过多的学员参加考试,甚至我们有很多教授要求比较严的,连迟到都不允许很多院校做不到这样,因为对自己的底气不足,所以造成很多人说的有“交流”,无“学习”,更多慢慢经历过一个阶段以后会更理性,交流是一个手段,相信未来学习才是根本的目的,不能把学习方式当做我们来读MBA就是纯粹是社交,不能片面去理解。

主持人:您说得特别好,也非常感谢您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有关交大安泰MBA的动态,我们也希望交大安泰MBA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您!

陈老师: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