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张新安:一名管理学教授的实地调研:这家工厂取消“797”后,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 发布者:MBA中心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

发布媒体:上观新闻

新闻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45650

摘要:在当前对“996”铺天盖地的讨论中,它也许能够从一个侧面引导我们去深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工作制度才能让员工不仅仅心情愉快,而且产出不俗,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最近,关于一些企业实行的“996工作制”引发社会热议。作为一名管理学教授,我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做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其中,一家工厂在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方面的案例一直让我感慨颇多。

这是一家为国内外服装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的工厂,位于南京溧水的一个镇上。2010年时,原老板把工厂卖给了一家外贸集团公司,当时工厂有12条制衣生产线,员工人数约500人,90%以上为女性,以计件制方式生产。外贸集团公司在收购这家工厂后,很快重新任命一位厂长,男性,当地人。

新厂长上任不久,就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新举动:计划逐步减少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当时工人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早上7:30点进厂,劳动到11:30点,中午和傍晚各休息半小时,一直再做到晚上9点下班,周六周日甚至都不给休息,类似于现在流行的“996”,属于“797”工作制。如果赶上订单充足,工人每天甚至要做到11点才能下班,期间工厂大门关闭,工人只有在下班后才可以离厂回家。

很明显,这是违法《劳动法》的行为。2008年9月3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中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亦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显然,不论是“996”还是“797”都违反了这些规定。但这不是新厂长要缩减工时的唯一原因,在我对他的访谈中,这位新厂长讲道:

“我们厂里的这些工人,她们不仅仅是工人,她们还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妇。她们现在每天在厂里要待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里不要说照顾家人,自己洗漱完毕就基本到深夜了,赶紧抓紧时间睡觉了,因为第二天还是这样累,我们这样的工作时间模式,让我愧对工人,都没脸见他们的家人。”

不出意外,外贸集团公司否决了新厂长减少工时的举动。公司认为,服装代工厂就是靠工人的劳动来创造价值,如果能让工人的劳动时间越长,生产线的产值就会越高,如果减少工作时间,会导致产值降低以及交货延迟等系列问题。最终,在新厂长的据理力争和不降低产值的承诺下,工厂开始逐步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到2015年秋季,工人的工作时间正式减到了国家规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出乎意料的是,在计件价格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工厂每条生产线的平均产值大幅攀升,从2011年的约15万元/月提高到2017的超23万元/每月,生产线数量也从12条增加到了15条,员工人数由500人左右增加至600多人。这家工厂在集团所有6家工厂中,生产效率持续排名第一。

为什么会出现“减工时、增效益”的现象?我从多个角度对这家工厂进行了研究,访谈了数十位员工、五位班组长、两名车间主任,以及厂长本人,并对生产劳动进行了现场体验,最后总结出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打工和工作的区别。打工是一种短期心态,只想着短期的经济回报,赚一笔算一笔,不考虑未来的前途和发展。跟打工相比,工作是一种长期心态,和职业发展甚至前途命运都密切相关。在之前每天必须工作满12个小时的时候,工人认为自己做的不是工作,她们普遍以打工的心态来应对每天的劳动任务。正如访谈中有工人所说:“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谁会在这儿干啊,稍微有个好点的地方人都走了”。在这种短期心态下,工人对工厂没有情感依赖,对工厂的事情漠不关心,反正每天都要待够12个小时,在劳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在生产上缺乏提升的愿望。当工时逐步减少为8小时并有周末休息之后,工人觉得自己在做的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她们甚至觉得自己和镇上的公务员相比并不差。公务员虽然比她们多一天周末,但她们也有比公务员强的地方。工厂效益提升之后,工人工资普遍上涨。而且工厂每天有班车接送她们上下班,班车停在村口,她们上下车时感觉很有面子。工人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在工厂工作,在这种长期心态下,工人关心工厂的命运,同时也开始考虑自己在工厂的发展和上升,主动为工厂献计献策。

第二个原因是疲惫不堪和精力充沛的区别。在之前12小时工作制下,工人在身心两个方面都接近于被压垮的状态。每天在体力上感觉筋疲力尽,在心理上感觉没有尽头,手脚协调和生产效率都大打折扣。逐步改为8小时工作制后,工人可以在下午四点半准时下班回家,不影响她们承担家庭责任,可以为家人准备晚饭,和家人一起用餐,餐后还可以到广场上跳跳舞什么的,每天都体力饱满、心情愉悦,精神面貌和生产效率也因此大为提升。

第三个原因是被迫劳动和主动多干的区别。组织心理学家Deci和Ryan提出过一个经典理论叫自主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按照自主决定理论,个体在有自主选择的任务上会产生更强的意愿,付出更大努力,坚持更久的时间。在之前12小时工作制下,工人没有自主选择,每天必须干满12小时,从事劳动的意愿和努力都不足。新的8小时工作制给了工人选择的自主权,并不禁止工人自愿加班。工厂为愿意继续劳动的工人提供加班的机会,车间会一直开放到7点半才关闭,工人可以继续加班3个小时,如果还想做,可以把不需要在产线上做的活领回去接着干。选择带来变化,无论是选择干满8小时下班的工人,还是选择下班之后继续加班的工人,自主选择都大幅度提升了她们劳动期间的努力意愿和生产效率。

第四个原因是只顾自己和互相帮助的区别。减工时也同时带来了工作氛围和合作关系的变化。由于是重复性劳动,工人经常会出现自己意识不到的生产失误,而且量会很大。比如,负责缝领子的工人会把领子缝反掉,自己不知道,一件又一件就这样一直缝几十件出来。在12小时工作制下,工人个个都自顾不暇,根本无心也无力去关心同事的失误,这些失误就难以在生产过程中被第一时间发现,往往要等到最终的质检环节才会暴露出来,工厂只得组织工人重新拆除返工,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在8小时工作制下,工人在产线上心情愉快,同一班组的工人普遍关系很好,经常约好晚上一起跳广场舞,后序工人注意到前序工人的生产失误后,良好的同事关系会让她们在第一时间就提醒对方,避免了大量生产失误的发生,直接带来了产值的大幅增加。

这个工厂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也很能说明问题。在当前对“996”铺天盖地的讨论中,它也许能够从一个侧面引导我们去深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工作制度才能让员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产出不俗,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作者简介:

 1555913225469085381.jpg

张新安,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上海交大安泰MBA项目主任,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秘书长,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SSCI)》和《Journal of Personnel Psychology (SSCI)》副主编。

张新安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管理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论文主要发表于《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Personnel Psychology》、《管理科学学报》,以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以及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2015)等人才项目。

199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和2004年分别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至200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与人类学系博士后,2010至2011年德国歌德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洪堡学者。

张新安教授为交大安泰MBA讲授《心理行为与决策》、《统计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