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解放日报] 中国商学院:国际化之路越走越踏实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发布者:MBA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发布媒体:

新闻链接:

发布时间:2011年5月28日

发布版面:第10版

新闻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5/28/content_580970.htm

《解放日报》记者唐烨 马海邻

  上月,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收到一封贺信。这是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简称AACSB)发来的贺信。信中称,AACSB正式授予安泰经管院该机构国际资格认证。安泰经管院的教职员工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加上此前取得的EQUIS和AMBA认证,安泰经管院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三大国际权威认证的商学院。不仅仅是安泰经管院,近年来,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商学院与管理学院都获得过国际认证。

  这只是中国商学院国际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至今已经走过20个年头。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中国MBA20年的迅猛发展——1991年,9所试点院校;2010年,236所获批院校,扩张了26倍。1991年,94人入学;2010年,超过3.6万人入学,扩张了383倍。作为MBA教育的主要载体商学院也同样经历着巨变。从创业起家的迷茫,到洋气扑鼻的照搬,再到取长补短的合作办学,如今开始独立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谈到中国商学院今年取得的成就,很多商学院院长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语——“国际化”。国际化是中国商学院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中国商学院的共识。经过20年的磨砺,如今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踏实。

  国际顶级学院的一张“名片”

  什么是商学院的国际权威认证?业内专家介绍,国际上有三大商学院联盟,这三大联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相继推出认证体系。目前全球最大的认证体系,是由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推出的AACSB认证体系,也是欧洲最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其次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推行的EQUIS认证体系。历史更悠久的是MBA协会(AMBA)推出的AMBA认证体系,旨在对硕士以上管理课程进行认证。能同时取得这三大商学院联盟的认可,对于任何一家商学院来说都是非常高的荣誉。

  交大安泰经管院院长周林教授说,中国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的学校也是如此,商学院更是首当其冲。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竞争一定要有具备国际管理知识的人才。商学院一定要国际化,必须走出去,认证实际上是给参加商学院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周林将国际认证比作成为国际顶级学院的一张“名片”。“国际认证类似于人们熟悉的行业内部规范,行业内新加入者或努力赶超的企业都会拿标准参照执行。有这些规范,不同地区商学院间的交流相对顺畅,外界对商学院的认识亦有参照。在三大国际认证体系名单中可看到,哈佛、沃顿、芝加哥、麻省理工等世界级名校均重复出现。你可以参加这些机构举行的会议,分享许多交流经验。”

  认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中国商学院如此重视国际认证,其实是因为之前吃过亏的。交大安泰经管院第一任院长王方华教授讲了这样一段故事。2004年,他访问美国大学,出发前已经与美方大学约好了时间和地点,但是到了美国,他所面临的处境却十分尴尬。有的院长说没空接待,接待的副院长也推说很忙,握一下手就很有礼貌地告辞了,到了国际项目主任那里,他只是象征性地见了十分钟就推说有事走掉了。

  “为什么呢?他们觉得我们中国大学的商学院与他们不是同一档次,不屑一顾。”王方华说。当时,大部分中国商学院才起步10来年,与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商学院相比,在硬件和软件上差距还很大,知名度更是不可比。你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态度。

  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中国商学院正在国际上崛起,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海外同行的重视。

  王方华说,2008年,他再次来到美国,先后拜访了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和UC伯克利。这次无一不是院长在隆重接待他。UC伯克利的院长上门要求与他们交换MBA学生,沃顿商学院主动提出与他们联合举办论坛。“这时的安泰经管院已经是全球排名第41位的商学院,说明我们并不比别人差太多了。这样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对方不能怠慢你。”

  现在,三大国际认证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学院更加有底气。对外与海外商学院站在对等的地位上交流学习,也提高得更快;对内,来自内省的压力,让更多商学院不敢懈怠。

  周林说,他更加看重取得AACSB认证的过程。“因为参与认证的过程是我们全面认识自己的过程,更是我们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如AACSB认证的核心,是怎样把教学过程规范化。从课程设置、目标、保证措施和实施情况,到雇主、校友的反馈,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介入商学院的教学,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国际认证之外的思考

  获得国际认证,只是中国管理学院国际化的关键一环。很多中国商学院院长认为,这只是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不是说通过认证就是达到了同一水准,实际上AACSB在美国有500多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关键是每个学校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比如定位为培养某一领域的经营人才。认证不是说所有学校都要有同样顶级的目标,做同样的事。只是看你能不能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样找到落实目标的措施,你的资源和战略是不是能够支持。”周林说。

  在获得国际认证之外,中国商学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比如,学术研究与企业实际到底如何结合?周林说,美国的商学院大多数设在一所综合性大学里,相对比较强调学术含金量,否则大学里其他学科的教授会觉得这个学院没有学术价值。欧洲50%以上的商学院是独立的,很多原本就是从企业培训部门独立出来的,它们更强调与企业的联系。到底这两种模式哪种更加适合中国,或者中国是否需要一种新的模式?

  除了获得国际认证外,中国商学院也在思考认证本土化问题。专家说,中国毕竟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国际认证的时间周期较长,同时要求相对苛刻,认证标准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商学院并不适合,出台中国自己的商学院论证体系,可以促进中国236所商学院整体质量的提升。

  安泰经管院已经瞄准了新的目标——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进程,实现理念国际化、标准国际化、成果国际化、影响国际化。至2020年,专业声誉和实力达到世界著名商学院前50名,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为此,学院将继续保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力争技术经济及管理、产业经济和金融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争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国内领先地位并进入世界知名学科之列。此外,为了延续国际合作,安泰会加强与10所以上国际一流大学、50位以上国际著名学者的实质性合作,参与国际前沿项目的合作研究,争取在5年内有1-2个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