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第三十九期SJTU-MIT中国全球运营领袖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北楼107顺利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供应链总监彭元华(Edward Peng)与大家分享了题为《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供应链战略规划》的精彩演讲。Edward在制造业领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研发及管理经验。他先后任职于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意大利默洛尼集团,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各方赞誉。2006年起担任全球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巨头德国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供应链总监,他领导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供应链战略变革, 建立了成熟有效的供应链管控机制,成为集团的最佳实践典范。
Edward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丰富经历以及舍弗勒集团的基本概况,然后引出了今天演讲的主题--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供应链战略规划。成熟度模型是Edward多年工作的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一套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型。为了完美诠释成熟度模型,Edward的演讲分为了三个部分:商业环境和供应链挑战,供应链的成熟度模型,供应链战略规划的真实案例。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动态的市场、竞争全球化、有限的资源、全球化运营。而供应链管理的最大挑战是通过不断改善客户体验和优化降低成本以保证公司业务稳固持续的增长。
Edward 向同学们分享成熟度模型
在供应链管理中要做的两件核心工作就是管理需求和管理供应,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需求管理是了解客户在哪、客户要什么、什么时候要的问题;管理供应是在知道客户需求以后如何调动资源满足客户,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都要满足。而失败的供应链管理一般基于这两个原因:对客户的需求不够敏感和没有积极应对客户的反馈,供应链环节总是成为客户抱怨的焦点。供应链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客户抱怨集中的地方都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供应链的框架格局包括三个核心集成模块:基础设施和管控,供应链计划和供应链执行,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模块如合作伙伴之间的集成(客户,供应商)等,另外在所有执行层面之上还有一个重要模块包括愿景和战略。
在这个框架格局之上,Edward提出了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供应链的成熟度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说是该领域智慧的结晶,几乎适用于各个行业。这个模型应用于评估所处的行业和公司的供应链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在不同的层面评估一个供应链的成熟程度,由此可以评价供应链的模式是否和你所在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匹配。供应链的成熟度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估标准来对任何一个供应链进行评价,当然针对不同行业有着不一样的标准。在享受了理论大餐之后,Edward通过现实环境中的真实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Edward的精彩演讲让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认同感,他通过强有力的逻辑框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理论的盛宴,同时通过真实案例的演练,所有的理论变得量化和具体,令人印象深刻。
CLGO项目力求为中国乃至全球运营领域培养精通技术、深谙管理、具有全球化视野,同时对中国市场环境有深刻理解的领军人物。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对全球运营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让CLGO项目得到业界各方的支持和认可,以促进各方从产学研互动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