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交大安泰港澳台MBA备考故事 徐达微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30日 发布者:MBA中心

1495徐达微-香港.jpg

徐达微   2014级非全日制MBA   地区:香港

这把年纪,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一个动真格的MBA?

回头看“要不要读一个MBA”这个话题在我个人乃至家庭生活中迂回周转了近十年。期间话题不时变形--“要不去混一个不用考试的某大学MBA”、“要么咬牙去读个EMBA”、“听说有种和海外大学联办的学位班哦”。总之,废话连篇。

2001年自香港回归上海,此后02到13年我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工作,前6年公司发展迅猛,我在职场上亦一路向上攀缘,工作上很少有不能应付的事情,08年抵达职业上一个所谓“峰值”,但实际那正是危机四伏的征兆。说来罕有,当时公司最最高层的核心圈子虽然都是美国人,但却对MBA们抱着一点奚落和讥讽的。貌似他们并没有在公司发展或生存的问题上有真实建树,除了放之四海皆有的自私自利之外更有偏执、缺乏常识和冒进,还有另一类官僚作风:灵巧地推诿、精致地懈怠。但其中曾有位CFO是来自沃顿的EMBA,见识决断非同一般,难得人品也很好,让我着实对那间商学院心向往之。可惜不久他离开了公司,我也把“MBA”放下了。但我存了一个心念,不想混圈子,要学真东西。

晃晃悠悠到了10年,那年春天开始到12年夏末的两年周末,我在华师大读了应用心理学的人力资源方向研究生课进修班。起初抱着公费读书无伤大雅的心态,却在过程中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愉悦。那种带着现实问题而去,坐下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到应证,部分或全部得到答案的感觉,非常舒服。附带着,我执我慢不断被打磨被消蚀,烦恼终究部分化作甘露。原来,学习也是可以走心的。是否应该保持或说去继续寻求这种学习上的愉悦感呢?

与此同时公司终于在哀鸿遍野中走向不堪,乱想危机中的最后两年我以超级稳定超级资深的人事总监身份,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了很多管理层的敏感核心事务,有些我凭直觉和经验可以判断或处理,更多却是我明显感到受制于自身智识的局限。第N次M&A,再次IPO、MBO、黄金降落伞。。。资本逐利人情寡淡,对公司我们谈感情,那么公司又是什么?是始创团队?早散了且荷包满满。是品牌?公司名字也换了。股东?更谈不上。 自己看管理方面的书,看德鲁克,有感触有共鸣,激发的是向往,希望学习理论,希望我的问题能得到解答,希望哪怕在虚拟世界,让我复盘,看看是否我可以做得比我的老板们好。输要知道输在哪里。

突然董事会一夜间彻底换血,我再也说不出任何激励员工的话语,唯有争取一个善待他们的安排。时隔11年我开始找工作。

不可回避的是在跳槽的过程里强烈地感受到市场很现实,我的学历软肋很显著。工作经验虽长奈何理论欠奉,总差口气。要不要自己创业?思忖再三,我仍给自己定位职业经理人。挫败彷徨的一个傍晚,和儿子逶迤在小区,我又发起哀叹:“唉!我觉得自己是个loser,怎么办呢?”

“我不觉得啊,你很好!”

“可是,我自己真这么觉得”。

暮色中,十三岁的少年爽利答曰:“Get over it! Or, you improve.”

好吧,确定自己没法get over,那就只能是improve了。

数月后,我侥幸转战制造业,之后以港澳台考生身份报考了交大安泰MBA。

“考生你好,你面试A线”

话说作为一枚12年经验的HR,我对考试面试,真正是轻敌,全无准备。

能难得过求职?切~~

然后,我被切到了A。

简短痛陈:面试是要准备的,各个问题有其特定的具体目的,不能含混。

面试A线--这考试我还有必要参加吗?

拿到A线,心瓦凉瓦凉。急急忙忙联系招生办公室的老师,老师说得恳切又温馨:“拿了A线,更要好好复习哦,复习资料好好做啊,考到200分问题就不大啦!”。。。。。。

虽说港澳台卷子比大陆版容易很多,但想到要考200分,想到港澳台生还要飞到北京赶考,不禁悲从中起!

悲了一阵,盘算分数分配,觉得挣扎一下也许可以。况且报考手续之繁琐我绝对不想来二遍。向前!

复习!复习!

春节后打定主意后立刻打电话到家教中心,为自己请了2名大学生家教,一个上外的帮助梳理语法,一个数学系大四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辅导。

我对各人讲了分数目标和结构,到底是历经无数考试的大学生啊,果然布置了清晰的战略战术。从200分倒推,哪门要考几分,哪门最没希望,孰轻孰重哪里不能放哪里不能钻,一字排开。拿出日历,划掉出差的日子,余下的每周一次数学一次英语,课后有作业好好完成。

不久发现英语老师混日子,炒掉!英语课的时间挪出来,做逻辑题。只是辛苦了数学老师,每次教课都不时发出牙疼一般的惨叫“哎呦喂!这个你不知道吗?!”“啊。。。。。。你是怎么想的啊!”“唉唉唉!!!”。终于有一天他大吼:“小朋友,你给我把这个记住!”之后每堂课,他开口必是“来,咱们先脑补。”

出差也带着资料,抽空看能看几眼是几眼,特别是睡前。学习后睡眠,大脑对知识的记忆和联想会更积极。如此这般2个月多月,进京赶考的日子到了。住宿直接在北理,套房也在所不惜,唯有时间和便利是王道。事实上,下午考前我走回酒店还能午睡四十分钟,很好地保证了下午注意力集中。对于很久没有长时间考试的人来说,午休帮助很大。

临阵擦枪从来都是必要的,考前每个小时都仔细安排好,可以冥想但不能浪费,每场考试前把资料都过一次,写作时可用的社会话题脑子里也拎一把。每餐必喝核桃露--也许就差那么一下补脑的劲儿呢,嘿嘿。

放榜

回沪以后真累但也轻松,对得起自己,我起码试过了也算尽力。分数没着急打听,网站更新后干脆上不去了,心想是不是没考上的也不用受那刺激了,罢了罢了。继续埋头工作,五月到新加坡参加领导力培训,和集团内其他几个国家的主管们共同就管理和公司发展切磋讨论。策略想法如何落地?实践经验如何提升?那种我需要好好学习的念头挥之不去。

回来以后接到老师的电话,这次是温馨又兴奋“你考得不错啊,有209分!”

谢过老师,淡淡放下电话,转过头,泪水轻轻滑了下来。

If I can, You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