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结果不会背叛你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发布者:MBA中心

廖建文

 
M1612096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仙逝,他曾今写道,“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让他吃苦受累,有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我想,安泰MBA的备考之路于我,就是那个“吃苦受累”和“不称心”。雨过天晴,当第一缕清澈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风雨阴霾一扫而光,经历的所有荆棘障碍,终将内化成身体里原始的力量,锻炼出一个更勇敢和强大的我。

无巧不成书

我09年毕业于一所211院校的工科专业,前后供职于深圳的国企和民企上市公司。两年多前的今年,我不可能想到现在的我会出现在交大MBA的课堂上。彼时,我在深圳一家LED显示屏龙头企业担任高级销售,也是德国子公司常驻人员和重点培养对象。前程大好的工作难掩一颗驿动的心。我大学最好的两个哥们在非洲“淘金”多年,我们也一直约定一块大展宏图。我做了一个令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辞职去非洲。

在上海筹备了两个月启程前夕,一次供应商拜访让我了解到一些被隐瞒的信息,非洲计划还未开始便已失败。那几日我失望而悔恨,夜夜未眠,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我慢慢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给自己定了未来五年的三大目标,深造、创业、结婚生子。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拒绝了华为、中兴的驻外职位和一些外企和上市企业的邀请,选择了一家昆山中小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一边积累创业经验,一边为深造做准备。经过多方考量,把深造方向定为在职MBA,而上海的交大和复旦是最佳选择。

一波三折的晋级之路

我的备考开始于15年的4月,逻辑思维主导的我,从开始就放弃了广撒网的策略,把目标缩小到交大和复旦。听了交大的宣讲后,安泰MBA项目的资质和国际排名,近年来的上升势头,以及对创业创新的导向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申请资料的准备,是对自己工作6年的一次彻底的梳理和总结,我用思维导图提炼出了得失成败,水到渠成的形成了脉络清晰、亮点突出的申请资料。主观问题,我把它理解为陈述和论证题,比如,“选择攻读MBA项目的原因?”,就是要你陈述对MBA项目的价值理解,以及你的核心需求跟此价值的匹配度。而“试分析您自身的优劣势,您哪些特质适合就读MBA项目?”,其实就是要找最有说服力的分论点和论据论证“我适合交大安泰MBA项目”。

顺利入围了第一轮面试,我针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准备,对着镜子反复演练自我介绍,也找朋友做了几次模拟面试。百密一疏,面试发挥给了我当头一棒,岂料老师的问题集中在我未来的创业计划,而这其实是我暂未透彻思考的中长期目标,回答得有些拘谨。在沮丧又期盼奇迹的心情中等待了一周,情理之中的B+10让我品尝了第一次挫败感。

幸亏商场征战多年的我有处之泰然的沉稳,我并未因此动摇目标,而是马上把战略重点放到了笔试的准备上。四个月的拉锯战中穿插了几次出差,我也艰辛的在公司、图书馆、家的奔波中寻求工作和学习的平衡。我把学习计划精确到天,打印出来贴在卧室每天睡前对照检讨。周末娱乐对我而言是奢侈的,8个小时的复习强度一点不比工作轻松。2个月的自学之后,我报考了一个考辅机构的模考冲刺班。10月到11月的出差错过了头两次模考,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出差期间,白天见客户晚上回酒店做题的紧张感,有攻克难题的无比的成就感,也有某个知识点迟迟掌握不了的懊恼,周末在莱茵河畔短暂散心却逃脱不了题海在脑子里翻滚。回国后两次模考,一次前十的成绩让我信心大增。

考试当天,数学由于紧张导致了重大失误,上午考完我强忍住绝望的心情,下午英语正常发挥。当晚对答案,历史最差的数学成绩放佛宣判了我的死刑,备考的艰辛如电影般一幕幕回放在眼前,我嚎啕大哭、一夜未眠。第二天,我忽然释然了,平静的等待了一周,206分的成绩让跌落谷底的心复活了。我申请了正常批面试,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复试表现良好,我已隐约感觉到胜利女神在向我招手。放榜那天,我异常平静,经过了信心满满的准备,到出师不利的沮丧,从艰辛的备考,到发挥失常的懊恼,从孤注一掷的决战,到收获一个理想的结果,我想起了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话,结果不会背叛你。这是理应属于我的胜利。

回头来看,有几点经验可以跟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分享。

目标定位:聚焦目标VS广撒网

两者没有优劣之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是关键。考量的方向可以是读MBA的目的,自身未来的目标和自我现状的评估。如果非名校不可的话,可以把目标聚焦到交大和复旦。然后通过宣讲会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理性的评估和确定目标,也可两者同时申请。

反之,如果“上”比“上什么”更重要,可以从其他学校中筛选1-2所同时申请。需要注意的是,同时申请3所以上学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重点的申请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候,评估各大高校的选人门槛而战略放弃一些机会不大的选项,不失为明智之举。

材料和面试比拼:七分在准备,三分靠发挥

紧扣交大的选材和培养目标“未来商界领袖”,梳理和提炼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主观题回答。面试的过程,主要是申请材料和自我介绍的纵向深挖和横向扩展。所以,精心的准备等于成功了一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面试官,想要评估对面的候选人是否背景优异又有商界领袖的潜质,你会深挖哪些信息,扩展哪些问题呢?

面试过程中,严谨得体的正装是基本配置,回答问题时“听”和“看”有时候比“说”更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听“,切中要害且言简意赅的”说“,加之真诚的眼神交流,都是加分项。群面的过程,要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观点,再恰当的表达出来就好。强出头和太内敛都是不可取的。

决战笔试:定计划,真模考,调心态

根据自己离校时间和成绩基础决定合适的备考周期,战线太长容易疲乏低效,太短则仓促应战。一般3-5个月左右的准备较为合适,把复习计划细分化为一个个阶段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执行是关键。笔试是解题能力和速度的综合较量,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进行模考训练,报考培训机构的模考班也会受益匪浅,仿真的考试环境和氛围是它的价值所在。考前最后一周,以调节心态为主,岂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尽力就好。   

突破层层关卡最终跟其他优秀的同学相聚在MBA课堂上,我是幸运的。然而,MBA的征途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备考的过程,是一次品格和身体的历练和升华。这个我自导自演的关于信念和坚持的故事,会一直激励着我在未来的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不断前行,让我更加相信,只要目标坚定,脚踏实地,结果不会背叛你。